7月10日至7月13日,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文脉兴农,法治筑梦”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千古诗书城四川省眉山市,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的考察路线,先后在三苏祠及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进行为期四天的实践考察活动,旨在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并探索乡村振兴与法治建设的新路径。
7月10日,实践成员踏入眉山市三苏祠中接受千年古韵文化的洗礼,欣赏三苏文化的智慧和情感,深刻体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所强调的“一滴水可以看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心中也愈加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因为法治不仅关乎法律制度的完善,也关乎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实践队员认真跟随党的步伐,认识弘扬传统文化与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传统文化中许多智慧和价值观念可以为现代法治理念提供滋养和支持。此外实践队员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振兴,更是文化上的复兴。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我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不仅关注法治建设,也将文化自信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量。
7月11日至13日,实践团队来到美誉为“天府粮仓”的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走入永丰村的稻田乡野深处,亲身体验了天府之都的禾下乘凉梦。作为新农村发展建设的标杆,永丰村以其高标准化农田结合数字化农业设备的创新模式吸引了实践团队的关注。在考察过程中,团队成员主要围绕乡村振新发展经验进行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永丰村通过引进当地龙头企业,大力打造高标准、新形态的完整产业链条,其背后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促进农业现代化、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的支持。这些法律不仅提供了政策导向,还确保了企业投资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永丰大米”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推广需要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注册商标、申请地理标志等方式,确保地方特色产品的品牌权益不受侵害,有助于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永丰村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上的又一亮点。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遵循一系列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确保旅游活动合法合规,保护游客和村民的合法权益。在村风建设方面,永丰村村委组建六支志愿服务队,定期在村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体现了村民自治的精神。通过制定和实施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可以规范村民行为,对乡风村风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还积极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就永丰村的法治建设情况与村委干部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在采访永丰村村委干部的过程中,深入交流了本村法治建设现状,探讨构建法治乡村的有效途径,村干部还分享了本村法治促乡村振兴的实际方案和有效路径。在采访中,实践团队了解到本村有专门的司法部门指导工作,还有巡回法庭处理村民事务。村干部以“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的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为口号,真切服务群众并在逐步完善线上法律服务系统如“川善治”提供有权威有信任度的法律服务,让村民足不出户便可得到免费的法律服务,做到全面覆盖和贴近生活。团队还了解到,永丰村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并有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支持为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村委干部还分享到本村乡村振兴以守好农田、种好粮食粮食安全保障为重点开展工作。与村委干部的交谈中,不难发现法律建设在推动乡村振新的重要作用,要努力做到让法治的种子在乡村扎根,让法治的旗帜在乡村振新的道路上领航前行。
接着,团队成员们走访村民,不仅向村民们分发了精心准备的法治宣传单,还耐心地与每一位村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认真聆听了他们对于本村法治落实情况的真实看法和内心感受。这种深入基层的沟通方式,让团队成员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到法治建设如何在当地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情况。同时,通过这些宝贵的对话,团队成员也进一步了解到了村民们现有的法律意识水平和法治观念,并从中深切感受到了法治在推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这一系列的互动不仅增强了村民们的法治观念,也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用实践行动展现了川轻化学子青春激昂的精神风貌,在实践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探索了乡村振新发展的建设经验,深刻领悟了法治促进乡村振新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实践队员为传承优秀文化和利用好法治建设推动乡村振新法治而贡献青春力量的热情与决心,也引导了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让法治精神在乡村扎根,培养农民法治意识,促进农村法治建设,这必将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让法治中国行稳致远!(通讯员:刘倩 贵丽蓉 付晓丽 何薰 何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