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减负与增效的并行探索

摘要:“双减”实施两年来,学生的减负已经初见效果,育人合力正在逐步增强。但同时也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新的要求和任…

摘要:“双减”实施两年来,学生的减负已经初见效果,育人合力正在逐步增强。但同时也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他们不仅要承担课后服务、家校共育等工作以及一些非教学事务,还要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工作量和难度都大大增加。这一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减负与增效的并行探索势在必行。

一、“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负担的现实表征

“双减”重申了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学校一方面要给学生减负,另一方面也需要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这要求学校不仅在“减”上用力,也要在“增”上创新。

而中小学教师作为传统课堂中的主导者,成为了学校在“增”上发挥创新作用的主力军。学校在协调给学生减负的过程中,延时服务、课后服务、轮岗流动、作业管理等措施相继出台,给教师带来了最直接的负担和压力。

(一)  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引发生理、心理问题

“双减”过程中推行的课后服务“5+2”模式要求学校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来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实行弹性离校机制,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还要提供延时托管服务。[1]这在无形中延长了教师在学校的工作时间。不少一线教师仅在岗时间就长达10个小时,较“双减”政策前明显延长。除在校时间外,大多教师仍需在晚上或周末等非规定工作时间继续备课、批改作业、处理班级事务等。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还会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一种“失控感”,导致职业倦怠等问题的产生,严重挑战着教师的生理和心理极限。

(二)  教师工作过杂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双减”政策对课堂提出了提质增效的要求,旨在使学生快乐学习的同时得到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这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需配合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完成各项非教学任务。 因此,大量非教学工作和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矛盾。

(三)  教师承担角色过多导致角色冲突加剧

素质教育赋予了教师多样化的角色期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心灵的培育者、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等等。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教师又被赋予一些新的角色,如政策的执行者、教学创新者、通力合作者等。在多重角色来回切换的情况下,教师愈加难以平衡工作和生活,常常处于“分身乏术”的状态。

二、“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减负提质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提升教师职业获得感与幸福感

一方面,学校应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到教师群体中,了解广大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制定出人性化、有温度的管理制度,支持教师的个人发展,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敬业、乐业。

另一方面,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绩效工资分配进行调整,对于在教学上有较强创新且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对于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学校可通过补偿机制给予教师适当的物质补贴以表示对其工作的肯定。

同时,针对“双减”后学校专业学科人员短缺、课后服务形式不够丰富等情况,学校可以适量引进有专业技能的校外团队、退休教师或具备相关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入校开展课后服务,减轻教师课后压力。

(二)明晰教师职责边界,重塑教书育人的本职角色

中小学校要将教育学生和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放在第一位,明确职能和分工,不能让与教学工作无关的事务性工作等增加教师负担。这就需要从法律、制度上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总量,保障教师的休息权利。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细化非教育教学事项,列出详细的减负清单和责权清单,全面规范涉及学校的各类检查、考试与评比活动。去除过于形式化而脱离教学实效的活动,将教师从众多非合理性、非必要性的工作负担中解脱出来,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教学质量上。

(三)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教育评价“评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所以,要用好教育评价这个“指挥棒”,使“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

首先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

其次要改革教师评价,突出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功能。主要针对师德、课堂教学表现、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广大教师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为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增效。

在合理的评价机制下,教师所承受的压力可以大大减轻,能够真正回归到课堂中,潜心钻研、专心教学,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来面对教育教学工作,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

[1] 平思情.“双减”政策落地的现实问题和对策思考——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J].探求,2022,(01):104-110.

(作者:韩梦瑶)

关于作者: 四川青年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