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浪潮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其中文化振兴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之一。2025年2月8日,四川师范大学沂蒙薪火志愿宣讲团成员高正宜、杨珺祺等4位同学,奔赴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卡垭山前进村党群服务中心,成功举办了一场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党史宣讲会,以生动的文化体验,丰富了村民的党史文化知识,振奋了村民的精神风貌。
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是一片具有深厚党史文化积淀的红色沃土,沂蒙地区虽与丹巴县在地理上相隔遥远,但相似的革命经历,让两地在精神脉络上有着天然的契合。宣讲开场,高正宜便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阐述沂蒙的地域概念。她借助地图,用生动鲜活的解说,带领村民们精准定位沂蒙在华夏大地的坐标,消除了大家对这片红色土地的陌生感,为后续深入理解沂蒙精神铺就基石。在宣讲过程中,高正宜深入挖掘并生动阐述了沂蒙与丹巴之间跨越时空的历史渊源,将沂蒙精神的内涵与丹巴县的革命历史紧密相连,让当地村民们对沂蒙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事例分享环节,高正宜将目光锁定在孟良崮战役这一历史节点,聚焦战役期间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她满怀深情地讲述了“沂蒙六姐妹”不畏艰险支援前线及32名沂蒙红嫂以柔弱身躯搭建起一座“生命之桥”的故事。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模范事迹,引领村民们深入探寻红色革命精神的内核,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春风化雨般的价值引领与文化熏陶作用。宣讲的最后,她向村民们讲述了新时代沂蒙人民在沂蒙精神的指引下,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道路上取得显著成果的经历。村民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通过此次宣讲,村民们不仅学习认识了沂蒙精神,更深刻感受到了不同地区革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思想深处产生了强烈共鸣。这种共鸣,对于增强村民们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也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强大动力。
绘就民族团结新蓝图,奋进乡村振兴新征程。高校作为教育活动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重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更要自觉彰显责任担当,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高质量落实。接下来,四川师范大学沂蒙薪火志愿宣讲团将继续创新宣讲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宣讲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切实推动党的历史、党的精神走进“田间地头”,送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