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无声,记忆有声——2025年天全县兴业乡冬令营圆满结束

1月20日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古韵绵长·国学流芳-‘彝’见新叶小队”在四川省雅安市兴业乡文化站为期五天的支教…

1月20日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古韵绵长·国学流芳-‘彝’见新叶小队”在四川省雅安市兴业乡文化站为期五天的支教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1月20日上午9时,结营仪式准时开始。主讲人郑可播放了由车昊泽精心剪辑的“‘彝’见新叶,遇见兴业”支教视频。视频中,一帧帧画面记录着支教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从课堂上的认真授课,到课间的欢乐嬉戏,每一个瞬间都承载着队员们的付出与孩子们的成长。在场师生共同沉浸在这段珍贵的回忆里,重温着此次意义非凡的支教之旅。

在老师告别总结环节,队长郑可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深入阐述了此次支教活动对于乡村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同时,她也对同学们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与殷切的期待,希望孩子们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追逐自己的梦想,郑可谈到“5天的时间很短,但足够我们回忆,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越来越好,未来像今天的阳光一样灿烂!”。随后,队员们依次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收获。他们谈及与孩子们相处过程中的感动瞬间,那些因一个简单的笑容、一句真诚的问候而触动内心的时刻。接下来由心理老师杨鑫茹揭晓了“天使游戏”的秘密。在支教期间,孩子们悄然进行着这个游戏,默默守护自己的“天使”,在关心他人的过程中,传递着温暖与善意。杨鑫茹老师向孩子们阐明了开展这个游戏的目的,即旨在培养孩子们关爱他人的意识,让他们在给予与接受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随后音乐老师带领大家唱响《你从未离去》。歌声悠扬,充满情感与力量,在文化站里回荡,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师生间的深厚情谊,也传递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在队长郑可的指导下,学生们将自己活动期间完成的手工作品一一陈列展示。这些作品各具特色,有活灵活现的蛇年剪纸,有妙趣横生的传声筒,还有饶有风趣的飞盘,它们凝聚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为文化站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艺术色彩。

图 1 小朋友粘贴手工作品

接着,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创作了一幅手绘画卷。大家围在一起,手持画笔,认真地描绘着心中的美好。画卷上,有绚丽的色彩、可爱的图案,更有师生们共同留下的签名与印记,它象征着这段特殊时光里建立起的深厚情感与珍贵回忆。

图 2 全体老师和同学合作绘画

最后,心理老师杨鑫茹为每位学生送上了装有老师亲笔回信的“烦恼盒子”。这些信件是老师们对孩子们内心困惑的耐心解答与真诚引导。学生们收到信件后,认真地阅读着每一个字,他们的眼神中时而流露出感动,时而透露出思索,这一刻,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被进一步拉近。

图 3同学们阅读烦恼盒子回信

在这五天里,“彝”见新叶小队的队员们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与默契。虽然支教活动已经结束,但那些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明亮。雪落无声,记忆有声,这段经历不仅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也在队员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相信这次支教经历将成为彼此生命中最温馨的回忆之一,激励着所有人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通讯员:杨鑫茹 郑可 詹颖娜)

图 4全体老师和同学合影留念

关于作者: 四川青年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